簡單來說的話,那肯定是越貴越好……
首先鋼琴從價位來說區間較大,新琴的話最便宜的9000塊珠江立式118,貴的法奇奧里Fazioli舒密爾Schimmel施坦威Steinway&Son各種九尺都在一百萬往上甚至有的快到兩百(演奏用,初學基本不會考慮)各價位都有。
有的時候有些人非要強調說要“初學”,其意基本上就是說不想買太貴的~大部分家長的解釋是“不知道孩子能堅持多久”“不知道孩子有沒有天分”;
吶第一點“不知道孩子能堅持多久”;這是家長該問的問題嗎??你們難道覺得孩子能堅持多久靠的只是孩子嗎?“準備學鋼琴”這個事情,從最基本來說,它首先是一種態度,是家長已經做好了監督孩子十年如一日的練習甚至放棄自己一定的工作和休息時間的準備。理由很簡單:孩子學習任何一項技能都需要如此。如果說你孩子學鋼琴學了半年沒學下去,那一定是家長的問題!孩子那么大點他們懂什么?那也就會意味著你的孩子學什么都不會堅持下去,因為只要是學習那就一定很苦,而沒有家長的耐心和堅持,孩子一定很快就會放棄了。
第二點“不知道有沒有天分”;各位家長認為,我們現在大眾熟知的鋼琴家從國內的古典音樂家郎朗李云迪王羽佳到國外流行理查德克萊德曼,我們知道的這些大大小小的鋼琴家里有幾個是真正的“音樂天才”?不知道的去百度一下,查查有哪位音樂家在兒時沒挨過打哪位不是從七八歲一天五六個小時的練琴。千萬記住上帝絕對不會白白給予你也不會白白剝奪你。
咳咳,抱歉抱歉扯得有點激動了;貧w話題“初學鋼琴買什么”我第一句就回答了“越貴越好”,F在來解釋一下為什么越貴越好。怎么個貴法你就能買對;
首先說一下普通鋼琴的好壞最直觀的區別是什么。在家長們不懂配置,聽琴行銷售bb了那么多假的真的之后,到底應該如何從最直觀的體驗去區分呢?那只有兩點就是音色和手感(外觀漆面的話如果你專業那也可以做參考);世界上最好的鋼琴,是一定要滿足演奏者的手感需求和音色需求的;
最好的音色沒有界限沒有形容詞,別聽某些琴行銷售嘴里的“亮而不尖厚而不虛”等等等等的專業話術這些全是誤導。最主要是你聽著覺得最好聽的音色那就一定是最好的音色,就和中國好聲音選秀一個樣;一般來說讓銷售把同一個曲子都給你在兩琴上彈一彈仔細聽就一定能聽出區別。
再就是手感,最棒的手感意味著觸鍵后的力量損耗基本接近零;簡單點說:指的就是當一個演奏者對琴鍵造成了他心目中6分的力量那他就會獲得6分的音量,不是5.8也不是6.4,一定要是6這就叫最好的手感。
怎么挑琴這方面,也算說完了,具體還得自己去人家琴行聽去試;下來的話開始說鋼琴分類及等級;
首先得說明:由于鋼琴產業并不是市場剛需,價位又不是很透明,所以也就導致了會有各種各樣的“德系”雜牌琴的出現,這類琴往往是暴利產品,一般大琴行為了口碑多不太敢做,雜牌琴大多會放在鋼琴老師的手里銷售(因為廠家沒有任務量,市場占有率小可以胡亂報價)這里舉幾個例子不會一一說明;比如網銷較火的德國卡諾爾,德國哈羅德,德國撒森霍夫,德國斯坦伯格,德國這德國那(雜牌琴有的是其他國家的倒閉品牌國內搶先注冊名字,有的連名字都是假的;大部分在浙江德清 上海等城市生產)這類鋼琴
千!萬!不!要!碰!!!
如果你怕得罪賣鋼琴的老師那就趕緊換個老師~
緊接著就是正經鋼琴分類了。只能分類沒法分級,一般要分的話可以分為這么幾類:
一:國產
1.珠江:國營企業,品牌售后有保障,18年產量銷量15W臺。其中有10萬臺以上屬于中低端鋼琴,用作音樂院校藝術培訓批發購買,家用普遍價位也較低。
2.海倫:國內民營企業,國內市場占有率10%,天貓銷量較大,主要銷售產品以120se和文德隆wl122為主。同樣學校批發的也不少。近幾年開始接觸國外品牌共同合作比如德國品牌貝希斯坦,目的是提升產品水平和打開國際市場。
3. 星海:國營最老的鋼琴品牌。這幾年好像有些沒落了,也有在和其他一些廠合作想做高端琴。因為我這邊市場反饋較少所以對這幾年的星海了解的不多。
二:日韓
1.三益:韓國財團,這些年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收購了一大堆國際上大大小小的各種快要倒閉的鋼琴品牌。然后放到印度尼西亞生產銷往市場巨大的中國。品牌有三益(自己的)賽樂爾,科倫金寶等等等?恐《饶嵛鱽嗊M口作為賣點,價位根據品牌有一些劃分多錢的都有,最低三萬吧。整體來說三益的所有品牌琴在我看來都差不多。不過因為印尼和中國零關稅的原因,所以多多少少會有一些“進口琴”的溢價。琴其實還可以,價位再低一點就不錯了。
2.雅馬哈:日本1927年的品牌,雅馬哈挺厲害,發動機電鋼琴鋼琴不管做啥啥都做得還可以~之前進入中國市場好像合作的是星海(記不清了)后來估計是感覺錢還是一個人賺的舒服,所以就自己在國內建廠造琴自己賣。但是其實雅馬哈日本原裝鋼琴造價成本較高,不太適合中國人需求,因此為滿足中國市場,雅馬哈自己生產了大量的只對中國市場銷售的鋼琴型號,啥高度都有,啥價位都有。不過立式琴最貴也就四萬塊;他們雅馬哈也知道自己日本原產的才好~(當然現在也有一些在印尼產,大部分都是進口里較低端的三角或立式)
3. 卡哇伊:雅馬哈公司里跳槽出來單干的大佬。比較能看清市場趨勢,算是很年輕就進入中國市場了,也是先后合作了不少琴廠。然后最終選擇了合作柏斯音樂集團。讓柏斯集團的宜昌工廠造琴,然后銷往中國市場。也算啥價位都有,不過依然是有“只對中國銷售的型號”這一說~畢竟中國人還是消費觀念弱一些,不愿意買太貴的才讓這些日本品牌有心做這種事。(和雅馬哈一樣在印尼也有工廠,生產部分較低端的進口三角或立式琴)
三:歐洲(品牌很多,挑重點說)
1.(這是一類):貝森朵夫(德) 斯坦格列伯索納(德) 奧古斯特福斯特……這類品牌手上拿著歐洲最古老最具匠心的設計,對鋼琴制作的情懷以及信仰。做出的鋼琴一定是世界上“最認真”“最精細”“最有靈魂”“最藝術”無論哪一點,都無可比擬。但是也就因為如此,他們普遍都會出同樣的問題。那就是產量實在太少太少~估計也就多了幾十臺,少了就幾臺那種感覺吧~這樣他們就很有可能養不活自己~畢竟他在做好東西嘛。就看會不會有支持他們的人收購之類的了。
2.施坦威:美國牌子,有人肯定會問“為什么施坦威不在第一條的最里”,因為施坦威現在年產三千臺啊~因為需求很大,所以現在年產量很大,也就一定意味著質的下降。不過不得不說施坦威確實是最歐洲這些品牌里最“成功”的了。他和之前我提到的卡哇伊雅馬哈同樣,在不是很晚的時間看到了中國這個牛X的市場。然后專門做了郎朗鋼琴,埃塞克斯來迎合中國人口味(雖然還是有點貴),就因為這,品牌打出去了,原裝琴和合資琴銷量也都上去了~簡直美滋滋。(不過這幾年的琴做的真不如以前)。
3. 舒密爾Schimmel:其實舒密爾這琴挺有意思的。說他好的話我是感覺肯定抵不上貝森朵夫這種“異類”(雖然我沒彈過貝森朵夫),但是同時又能在價位不低的情況下(最便宜的C116美國2.5W刀),能保證一直處在“德國銷量最高”“德國最大工廠”的地位下不來。和運營與管理也是有些關系的。最近有個消息,那就2016年舒密爾被我們國內的珠江收購了。首先得說一下,珠江收購舒密爾說的是全資收購,其實是90%,剩下10%歸舒密爾第四代傳人所有,珠江除了占股之外不參與任何制琴或工藝等事宜(珠江心里明白自己與德國工藝的差異)。吶這就是舒密爾有意思的地方了。
|